核心提示:记者从22日召开的全市发展改革暨重点项目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以来,泉州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发展改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呈现多个亮点。
兴泉铁路等项目全线动工
过去一年,市发改委全力做好赶超计划安排、年度计划安排执行等相关工作,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经济分析会月度报告工作。
根据发展实际,泉州市制定实施一批重大政策措施,持续做好政策储备工作,抓好组织实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4亿元,省级预算内资金1.48亿元,涵盖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社会事业、服务业、自主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在政策上,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里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兴泉铁路、福厦客专等项目全线动工建设,白濑水库涉及漳泉肖铁路迁改线路可研获铁总批复。
厦沙高速泉州段通车
2017年,结合“促进项目落地 帮扶企业发展”活动周,泉州市举行5次集中开竣工活动,涉及859个项目,总投资达2958亿元。
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紧盯前期突破、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和投资完成四方面,做好项目建设的施工协调、资金调度、物资供应和安全质量管理等工作。全市39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1亿元,同比增长27.68%,完成年度计划的110%;新开工建设项目98个,完成年度新开工任务的140%;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项目86个,完成年度竣工任务123%。其中,厦沙高速公路泉州段建成通车,山美流域生态保护试点项目基本完工。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明显
2017年以来,泉州市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组织实施服务业百大项目,全力实施“五大工程”。过去一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53亿元,同比增长10.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9类104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85亿元,占年度计划103%。
全市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新增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8家,省级观光工厂3家(累计达23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5个;新增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6家;新增3A以上物流企业15家。全市快递业务总量7.4亿件,占全省近一半;电商交易额4000多亿元,增长42%;全年接待游客54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40亿元,分别增长21%、28%。
集成电路产业链串联成形
2017年以来,市发改委继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推动半导体产业集聚方面,泉州市整合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南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区,获批设立省级半导体高新区及管委会。围绕晋华项目,晋江园区吸引了矽品、芝奇等22个配套项目签约落地,集成电路产业链串联成形。携手国家大基金合作开发南安园区,引进化合物半导体龙头企业三安光电,打造国内先进的化合物半导体专业园区。
去年第十五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全市共对接合同项目928个、投资总额511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居全省首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新进展
去年以来,泉州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出台《泉州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17年度工作要点》,持续推进晋江市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等三项省级试点改革任务,推动完成垃圾分类、林权收储等8项改革成果,初步形成泉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正向互动经验——“三全七化”模式,启动泉州市级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超额完成2016年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获省上考核优秀。
积极推动试点示范,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五个、福建首个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证授牌的“绿色工业园区”;永春县以全省最高、全国第六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期评估,被确定为全国典型示范区。
民航发展持续提速
民航发展持续提速。加快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加大民航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全年拨付民航发展专项资金1.35亿元。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新开通吉隆坡等5个城市航线,全年完成航班起降4.39万架次、旅客吞吐量53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9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3%、40.8%、19.3%。(记者 颜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