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培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从建设新校舍改善办学环境,到名校“落户”岛外均衡教育资源,再到大力推进精神文明教育,育才先育德……厦门教育软硬件设施正逐步提升。而这方方面面的提升,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教育力量。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离不开教育。今年是《厦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的开局之年。据了解,今年厦门要建成19个小学项目(含新建、改扩建),新增2.4万个学位。
细细研读厦门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摆在重要的位置,着力满足厦门城市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例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前身是县后小学,之前该校生源大多是县后、围里、坂上等本地学生。然而,随着厦门城市不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才落户这一片区。2014年,新校区正式建成,目前该校9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子女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让在厦打拼的外地人才吃下一颗“定心丸”。
校园建设更新迭代,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厦门岛外新城飞跃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翔安区第五实验小学前身是一所农村学校,没有电脑室等专业教室。2018年,新学校建设完成,不仅校园设施得到提升,招生数量也翻番,极大地满足了周边居民子女的就学需求。
名校校区“落户”岛外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厦门教育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在今年的教育发展规划中,实施“名校跨岛”发展再次被提上议程。
新一轮“名校跨岛”发展,不是简单地将某某中学“分校”或“附属学校”开到岛外,而是名校直接在岛外建校区,这些校区都是名校“亲生的”。在这一轮“名校跨岛”发展中,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和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已经在2018年秋季建成并开始招生,其余学校正在建设中。
位于翔安区石厝以东、浦边村以西的厦门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施工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看到,现场施工已进入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开展墙面地面铺砖、涂料粉刷、水电管线安装等作业。
而在距离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施工现场不远处,是厦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在建项目。该项目同样也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这两个项目将竣工验收。
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除了硬件设施发展之外,厦门教育“软件”方面也不断提升。许多学校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推出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康乐小学教学楼楼顶有一个“幸福农场”,种植了各种瓜果蔬菜。每个班都在农场里认领一块土地,安排学生轮流种植,收获的成果义卖后,再采购种子、喷淋装置,继续种植。该校德育处主任林颖表示,让孩子们种植蔬菜,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加贴近大自然。
在环保理念培育方面,厦门许多学校也走在前列。由海西晨报《公益周刊》和厦门市同心义工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如厕如家”免费厕纸计划至今已进行了六季。在这六年里,主办方为厦、漳、泉、龙岩等地的50多家试点学校提供免费厕纸,惠及5万多名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文明如厕、节约用纸的理念。(记者 彭怡郡 陈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