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市便利店高质量发展还将再提速、再升级、再深化。记者昨日从市商务局获悉,为进一步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方便人民群众就近购买的需求,丰富便利店“菜篮子”功能,加快推进生鲜便利店发展,市商务局等13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厦门市生鲜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通过10项具体措施,助推我市便利店企业供应链配送能力不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持续迭代,商品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助力生鲜便利店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便利店越多,城市越宜居——从某种程度而言,便利店的普及程度,就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和城市生活舒适度的缩影。我市便利店发展势头一直不错。在2020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榜单中,厦门便利店指数超越北京、深圳等城市,位列全国第一。
增加数量
每个行政社区不少于2个
大型居住小区布局多个门店
更多的小区将因地制宜配置生鲜便利店,市民买菜购物将更方便。《措施》透露,我市将以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目标,按照“成熟社区补短板,新建社区扩网点”的原则布局生鲜便利店,每个行政社区的数量不少于2个。具体来看,每个生鲜便利店服务半径200米-300米,步行时间不超过15分钟。对于部分地域范围较大及超过3万人的大型居住小区,还将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的方式布局多个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真金白银支持生鲜便利店等商业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对符合规定的本市大型连锁便利店(生鲜便利店)新开门店予以奖励。
拓展服务
扩大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站点
进驻生鲜便利店范围
《措施》同时明确,将符合社区空间规划且能满足温控要求的厢式智能便利设施(厢式便利店、智能货柜)纳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搭载蔬菜零售,鼓励增设果蔬类生鲜货柜,推广整箱进行订货、物流作业、交接货、结算的周转箱循环共用模式,完善便利店的“菜篮子”功能。
同时,鼓励生鲜便利店搭载更多便民服务项目,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扩大厦门“e政务”便民服务站点进驻生鲜便利店范围,增加服务事项,补齐便民短板。支持便利店搭载代收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洗衣家政等便民业务。鼓励有条件的便利店24小时营业,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扩大鲜食产品销售,提供依法取得许可的餐饮服务,鼓励在便利店内设置就餐、休闲区域。
物流配送
支持企业更新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
鼓励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
《措施》明确,我市将统筹利用商业流通发展资金,支持生鲜便利店企业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升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供应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营效率。
发展绿色物流,支持企业更新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鼓励企业更新使用节能设备设施,推动绿色环保流通体系建设。鼓励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实施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建设集约、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食品、生鲜产品生产基地、中央厨房,建设全程冷链配送系统。
网点配置
把生鲜连锁便利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我市将多举措保障生鲜便利店网点配置规划。从政策上,把生鲜连锁便利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在用地和空间上予以保障,严格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政策,鼓励优先引入生鲜连锁便利店企业,确保便利店等配套商业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交付使用。
此外,我市还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在主城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公(廉)租房、岛外新旧社区和农村等加大生鲜便利店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动老旧小区适当设置生鲜便利店,补齐消费短板。同时,加强对核心商业区等“热点”密集区域的规划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租金调控,减少企业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合理利用空间资源
建设生鲜便利店等
我市将支持属地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产权单位采用共治自治的方式,利用疏解整治腾退出的空间资源,引进品牌生鲜连锁便利店,完善便民服务功能。同时,鼓励支持夏商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及区属国有企业合理利用空间资源,设置生鲜便利店等便民服务设施。支持产权单位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生鲜便利店等便民服务网点,补充完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对周边便利店发展滞后、居民需求旺盛的街区,在高校、体育场馆、医院、公园、地铁、科技园区等单位引入品牌生鲜连锁便利店,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场所的便民服务水平。(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厦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