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米长的古街上矗立着大型牌坊八座,这些牌坊气势恢宏,雕刻精美,集建筑、雕刻、书法、匾联文辞于一身,让人叹为观止。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单士元、郑孝燮在考察过后也赞叹:“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国内亦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就是位于诏安县南诏镇县前街的诏安明清石牌坊群。这些牌坊为何矗立在这里,又有哪些往事和回忆,未来它们的命运如何呢?
现状:百步古官道 一座石牌坊
如果不是因为有一条古街,诏安也许会淹没在众多的闽南小城中。这条古街,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南诏古官道”,就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南诏镇,以县前街和东门街为主线,全长七八百米。
据诏安县方志研究者黄家祥介绍,南诏古官道是诏安古驿道进入县城的主要部分,也是福建入广东的必经之路,更是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期诏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朝圣中心。
这条古道,古建筑景点众多。明清时,街道两旁所建的寺庙有十座、祠堂十座、古牌坊八座,被人们称为“五十步一祠庙、一百步一牌坊”,十分辉煌壮观。即使是现在,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城隍庙、关帝庙、上帝宫、灵侯庙等祠庙香火仍然十分旺盛,每天人来人往、顶礼膜拜,如今,这些祠庙都已被列为县级或省级文保单位。
而古道上,七座明代古牌坊气势恢宏,最有名气,保存也相对完好。这七座牌坊按建造时间先后依次为:夺锦坊、卿貤典坊、百岁坊、天宠重褒坊、父子进士坊、诰敕申貤坊、关帝坊。古道上还有一座“节孝坊”,是清代建造的,比较不为人知。各牌坊大小不一,前后时间相差137年,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古道上,与周边的寺庙、祠堂等古建筑交相辉映,也与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佳话:祖孙三代人 登科传美谈
古牌坊群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夺锦坊,建于明代成化四年(公元1488年),为明成化戊子科许潜所立,高5米,宽7.5米,共三层。正面坊匾题刻“夺锦”,背面刻“世科”两字,圆石柱头上置着一个辟邪的大栌斗,造型古拙。
“许潜是谁?他是明代南诏首位中举的士子,故而‘夺锦’二字赞其‘夺得锦绣归’。多年之后,许潜的儿子许判、孙子许选光荣登科,祖孙三人‘世代登科’一时传为美谈,‘世科’由此而来。”
据了解,诏安在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县后,历任知县多数重文兴教,倡导礼仪,“民有余力,则以学文”,教化渐开,文风日盛,“诗礼传家”成为时尚,人们把得功名、立功德以及忠孝节义寿当做一种荣誉,立牌建坊比较盛行,故历史上建立牌坊宣扬个人业绩成为风气,诏安县在明清两代建立的石牌坊近百座。
明代诏安县先后有23人中了进士,那个时代诏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些石牌坊就是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