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层面的影响,从去年年底以来,本地楼市整体成交情况大多不尽如人意,一二手房市场概莫能外。尽管如此,在去年四季度一波推盘潮的带动下,房源的集中释放还是让不少二手房中介嗅到了商机。工商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新增了19家从事房产中介的个体户,这一数量较前年足足翻了一番。而截至4月份,今年又新增4家个体中介门店,相比此前几年每年三五家的增长,这两年房产中介的增长速度背后折射的是市场的发展态势。不过问题却也同样明显:规模小、层次低、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没有多大的改观。那么,在今年一手新房市场持续萎靡的形势下,二手房中介在整体行业水平未展现出“质”的改善,却在“量”上大有扩张的趋势,其能逆市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吗?今起,本报将分两期连续对此加以关注。
新房源激增 带动二手房中介翻番
尽管期间市场也有过波动,不过从总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市二手房中介门店从量的增减上,这几年基本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记者根据市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作了简单统计,大致可以宏观地看清其发展脉络(以下时间为工商核准其经营执照为准)。
以个体户形式登记注册的,2004年仅富民一家房产中介;2006年新增家和、居乐和江山三家中介;2008年,又新增鸿达等三家;2009年,好再来、佳泰、金盛等6家房产中介加入竞争的行列;2010年,在市场向好的情势下,佳昇、杰狮、百顺等9家中介机构纷纷入市分抢市场蛋糕;2011年,尽管下半年市场开始降温,但在一波相对大体量的新房源的冲击下,工商部门还是迎来了盼雅居、名居、盛家等19家房产中介的注册登记。2012年截至4月份,已新增4家房产中介,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个体房产中介已达45家。
以企业身份登记、从事二手房经纪服务的机构相对较少,目前全市共有21家提供二手房经纪服务的企业(包括混业经营)。其注册登记的时间分布情况分别是:2006年,登记大昕利1家;2007年,新增中凯等3家;2008年,增加盛世、中闽等3家;2009年,又新增嘉禄、锦盈等6家;2010年,新增恒顺、信成等7家;2011年仅增加1家兼职提供二手房中介服务的企业。
“2009年到2010年是一个时间点,去年是另一个时间点。”东港路一不愿具名的门店负责人林经理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后,房地产成了政府救市的一大着力点,在包括信贷支持等一系列楼市扶持政策的刺激下,各地房地产市场都走上了从复苏到逐渐升温的发展道路。受政策滞后性的影响,我市房产中介机构从2009年以来也开始增多,并在此后的一两年中以“井喷”的形式冒出。“去年推了好几个新盘,如果算上以前办出‘两证’的存量房,这个量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小规模低层次经营 整体中介水平难上档次
为了分一杯羹,这两年的房产中介从量上确实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不过这依然无法掩盖这一行业在本地整体水平不高的现实。而最直接的体现,从其注册登记的从业人员数量即可看出端倪。
记者逐一浏览了45家个体房产中介登记的从业人员数量发现,多数中介机构基本只有两到三名的从业人员。最多的一家是2011年经工商部门核准持证经营的“盼雅居”,一共有6名从业人员。“规模小、层次不高,这是一直以来本地房产中介的一个现象。”业内人士介绍,夫妻店、半路出家、各自为营是其经营的主要特点,“很多是有了一定经验和资源的老员工,看到市场好转后想单干,就自己租个店面成立一家中介机构。”
而受制于本地二手房发展的不成熟、房屋所有人及购房者对中介服务的认知不足,使得按正规套路“出牌”的房产中介很难在本地立足,此前业内广为谈论的“21世纪不动产出走石狮”即是一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放缓了本地房产中介行业朝向规范化发展的脚步。因此,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在本地房产中介中并不多见,相反,熟人经济和单兵作战则成为常态的经营方式。
此外,混业经营也可谓是本地提供二手房产经济服务机构的一大特色。根据工商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1家登记注册、提供二手房中介服务的企业中,有9家企业直接冠名为物业公司,而二手房咨询、中介服务只是其经营范围的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