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可在324国道漳浦段仍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一个个绿色项目,一幅幅和谐画卷,一个个富美乡村,如鲜花般渐次绽放。漳浦县城,一座正在崛起的滨海新城,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一座座品位各异的居民小区,一个个在建的城建项目,如笑脸般洋溢幸福……
近年来,漳浦县坚持城乡联动,推进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一并设计、一体推动,力促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走出了一条富美乡村与田园都市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在漳浦,富美乡村与田园都市紧密交织、相融相生,既能在富美乡村里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更能触摸到千年古邑破茧蝶变时的怦然心动。
古邑蝶变弹指间
走!逛逛漳浦夜景。凡是首次来漳浦做客,“老漳浦”定会邀请客人外出散步,欣赏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的夜景,感受这座滨海新城的无限魅力。在福州医大工作的漳浦人陈文成好久没有回到漳浦,在网上看到县城的美景,他以为是福州或是其他地方,“真不敢相信家乡变化这么大,家乡美喽!”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漳浦累计投入1.5亿元聘请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和规划大师,对重点区域、重大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确保了规划的层次和品位。无论是来漳浦的外地人,还是漳浦的本地市民,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因科学规划而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县城建成区从原来10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2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量效双增”。大投资、大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格局、大框架,形成与古雷大开发相匹配的新型城市发展格局。在城市景观建设方面,漳浦致力打造“水在城中流”的城市自然景观带。位于鹿溪北岸片区的江滨生态公园,由鹿溪广场、储英湿地公园、钻石广场、江滨公园生态景观带等项目组成,总投资约9亿元,其中已建成开放的鹿溪公园面积就达8.2万平方米。整个公园实现在市与野、山与水、动与静、林与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个“空隙”,在“空隙”中呈现一种“平衡”,一派田园都市的优美意境。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大项目的拉动。总投资近1000亿元的炼化一体化项目,200亿元的漳浦海岸新城,80亿元的将军澳火电厂,70亿元的六鳌海上风电场,40亿元的前湖湾国际滨海旅游区,以及占财政总支出82.4%的民生工程……作为一座千年文明古县和知名台胞祖籍地,漳浦县既有壮大县域经济的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为支撑,更有富美乡村与田园都市相融共生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依托。
富美乡村进行时
漳浦县委、县政府指出,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彰显本地文化元素,不断改善村庄面貌,努力打造一批百姓富裕、生态优美、文化先进的富美乡村。如今,不管是沿海还是山区,一个个富美乡村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它们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沿海”角色,发展海洋经济;或坐拥生态环境、人文旅游等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走进市级示范村——佛昙镇后许村,只见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把这个依山面海的村落切割成一个个整齐划一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排布着一座座农家小院,道路两旁一株株名贵树木正在茁壮成长。“村两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科学规划建设。”村主任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后许村实现“楼房整齐、村道硬化、空地见绿、水沟清洁”的目标,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沿海小渔村,逐渐发展为富有沿海特色的旅游热点村,村民的生活日渐红火。
初冬早晨,南浦后坑村蜿蜒的水泥村道旁竹木摇翠,冬景如春。南溪溪流逶迤秀丽,千亩山林郁郁葱葱。这个刚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革命老区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民风和谐,经济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气象。
据村委会主任许清洁介绍,后坑村以3500亩竹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实行“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年产值近3000万元。该村还将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相互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做强农业、做活旅游、做亮村庄、做优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从东南花都至盘陀岭的百里花卉走廊上,路边各色园艺花卉相依相衬,姹紫嫣红。长桥村、溪坂村等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良好的村容村貌更是让人怦然心动。沿324国道看去,沿街店面整齐划一,村内随处可见绿化景观,崭新的楼房与古老的闽南建筑色彩相得益彰。都说,村级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均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腰包鼓了”、“笑容多了”。
宜居宜业,民富县阔。如今,随处可见的民心工程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居住在中心城区的群众更是每天都在触摸城市的脉动。无论是刚刚起步建设的新城,还是加紧改造的老城,处处散发出一股青春的活力,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舞动日渐华丽的彩翼,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