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精心实施“十三五”规划,全力加快建设富美漳州
根据《中共漳州市委关于制定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总量达45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过40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围绕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力打造四大经济增长极,深入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推动富美漳州建设上新台阶。
(一)着力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优先战略和质量强市战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加大智能制造的应用,推进产业技术向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工业跨越发展,推动主导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力争到2020年四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2720亿元。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加速发展互联网经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旅游观光产业产品化、知识性服务业高端化,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完善要素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行政审批、对台合作、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二)着力协调发展,推动总体趋于均衡。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个中心、两大城镇组群、两大发展带、四大经济增长极”的区域新格局。大力实施“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发展战略,彰显“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实施重点突破、重点带动,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四大经济增长极,力争古雷用全市1%的土地创造50%的工业产值,工业区用全市5%的土地创造 90%以上的工业产值。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市政设施,提高能源资源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着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水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坚守“三区五线”,构建美丽空间格局。深入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加快建设美丽漳州,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倡导文明、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着力开放发展,争创对台对外合作新优势。丰富对台对外开放内涵,创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城市。以建设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为基石,将漳州建成两岸人民深度融合示范区。发挥“海丝”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努力将漳州打造成为闽南文化生态示范区、对台产业深度合作示范区和东盟港口城市产业合作试验区。深化与港澳的交流合作,提升漳港澳经贸合作层次。保护侨文化,做足侨文章,加强与侨界合作,加快侨区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智并举,力争 “十三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和闽粤经济合作区建设。
(五)着力共享发展,促进成果公平惠及人民。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和获得感。开展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8年全面脱贫。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漳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推进法治漳州、平安漳州、诚信漳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