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村民顺利入住白云小区,圆了自己的“回家”梦——开启“城市”新生活
12月17日,这一天对于颜厝镇洪塘村的305户村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期盼已久的新家园建好了,回迁开始了。
农村变社区
在漳州高新区白云小区一期大门,“欢迎回家”红色拱门洋溢着浓浓喜气。12月17日以来,陆续有回迁村民领取新居钥匙,办理入住手续。
拆迁户陆续住进漳州高新区白云小区新居,开启“城市”新生活。记者 游斐渊 摄
“自拆迁以来,全家盼了五年,终于要搬进新房,可以安心过春节了。”12月20日,在海南务工的洪塘村村民洪木林,专程赶回来领取新居钥匙。2011年,因龙江南路建设需要,他家被列入拆迁范围,全家暂居在村里的老房子。领到钥匙的洪木林一脸笑容:“新小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了。”
洪塘村全村逾970户、3600多人,涉及拆迁400多户。多年来,村民时刻关注着“新家”建设进展,盼望着早日“回家”。如今,作为白云小区一期新住户,该村首批305户村民即将告别低矮房和脏乱环境,迁入新居,开启“城市”新生活。
洪塘村村主任洪海勇介绍,第二批被拆迁户春节前将安置,明年3、4月全村被拆迁户将全部回迁安置完毕。“未来小区将实行社区化管理,回迁村民将过上全新的社区生活。”
作为集中安置小区,白云小区共两期20幢1993套住宅,全部进行装修处理,回迁村民可拎包入住。小区主要安置龙江南路、漳州动车站站前广场及远期南环城路(广场段)、漳州客运南站、南环城路东延伸段等项目的被拆迁村民,涉及颜厝镇洪塘村、洪坂村等,安置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已交付。二期14幢主体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室外配套及景观工程基本完成。
“以往农村安置一般一户一宅基地,由村民自行建设,政府给予适当指导,即按一个建设项目另行异地安排土地给予被拆迁户安置建设。”漳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林清池说,城市安置则偏向商品住宅房集中安置,相比于农村安置更加符合现有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土地利用效率高,节约集约土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林清池说,随着白云小区一期村民的入住,漳州高新区首次实现回迁户由农村安置转为城市安置。
安置变安居
走进白云小区,骑楼、燕尾脊、红砖屋顶、院落式布局等闽南元素巧妙融入到现代建筑之中,浓浓“闽南风”迎面而来。
“小区配套不错,地下有停车场,不用担心停车挤占小区公共活动场所。”村民洪瑞通说。白云小区一期设计车位176个,同时设置无障碍通道,配套生鲜超市、大戏台、老年人活动中心、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社区服务设施,方便回迁户生活。
“上楼”只是城镇化的一个表现。漳州高新区以民为本,高标准、高起点谋划,让回迁村民搬上“楼房”的同时,全面跟进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让群众住得舒心。
今年1月,位于白云小区的颜厝中心小学白云校区(含幼儿园)正式投用,设有小学规模36班,幼儿园规模12班,配套音体室、图书馆、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是全市面积较大的、功能较全的学校之一。规划占地约7亩的莲浦小学(含幼儿园)施工图已完成审查,明年将动工建设。
总投资约22亿元的漳州市医院高新院区,将建成2000床位的综合医院。该项目已完成备案、环评和土地预审前期审批工作。市中医院高新院区也在规划建设中,计划设置床位1000张。
书声琅琅的小学、高楼林立的新居、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由安置变安居,许多回迁村民对新生活充满向往。
“孙子明年读幼儿园了,小区旁就是学校,读书和家长接送都很方便。”村民胡冬花说,“闲暇之余,我还可以在小区楼下跳广场舞,或者去老年人活动中心休闲娱乐一番。”(记者 吴静芳 通讯员 李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