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的招生入学工作即将开展,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解决入学、转学问题的幌子非法牟利。近日,湖里区法院发布一起诈骗案件,提醒广大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被告人柳某的家属在集美区一学校附近开设校外辅导培训机构,柳某以该机构为幌子,谎称“有关系”可以让外地户口的孩子也上本市的公办学校。2018年8月,柳某以此骗取被害人卢某某3.2万元。同年9月开学,卢某某的孩子未能顺利入学,柳某陆续退还1.2万元后,此事便不了了之。2019年7月至12月,柳某再次以类似的理由,骗取韦某某等5名被害人1.7万元至3.9万元不等。
虽从未成功帮忙办理入学,但是柳某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或搪塞,前来培训机构的家长们开始口口相传柳某“能办事”,更多人找到他,请他帮忙。柳某因参与网络赌博债台高筑,2020年间又继续以类似的手段骗取31名被害人共120多万元钱款。
经查,柳某37岁,有大学本科学历,但一直无业,收了被害人钱款后根本没有开展任何帮助入学、转学的工作,其经办的学生没有一人入读或转学成功。诈骗所得赃款全部被其用于个人消费、偿还债务及网络赌博等。
湖里区法院审理认为,柳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37名被害人135万余元,数额特别巨大,构成诈骗罪,一审判处柳某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15万元,责令其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判决已经生效。
法官提醒
多关注招生政策 不要迷信“找关系”
柳某2018年便开始行骗,但早期被骗家长没有报案,直到2020年才案发。这类案件的诈骗者利用了家长对入学政策不甚了解,以及想让孩子上公办校或名校的急切心理。一旦家长催促或者起疑,就采取“拖字诀”,最后索性以“今年特别严格没能办成”的理由搪塞,再退还部分钱款给家长。法官提醒,家长应加强自我防骗意识,多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掌握招生政策,不要迷信“找关系”,以免落入陷阱。(厦门晚报记者 彭菲 通讯员 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