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房产网

泉州房产 泉州楼盘 泉州家装 泉州建材 置业指南
闽南房产网 > 泉州房产 > 楼市热点 > 从万达模式的背后探索泉州商业地产50年兴衰变迁

从万达模式的背后探索泉州商业地产50年兴衰变迁

发布时间:2013-11-07  来源:腾讯房产泉州  

聚焦:万达模式背后的培育期难题

泉州浦西万达广场于2010年9月10日正式奠基,2012年9月29日正式开业。从奠基到开业,2年建设时间牵动着泉州市民的视线。浦西万达创造了泉州数个第一,双子写字塔是泉州已建成的最高写字楼,超高层住宅楼也是目前已建成的最高住宅项目,同时还包含着泉州最大的购物中心。不可否认,浦西万达的开业运营,使得泉州整体的商业氛围有了很大的提升。

万达广场开业之初即迎来了大量的客流,部分商家日进斗金。但以散售形式出售的万达金街,在整体大商业开业的1年时间内,却未能如购物中心那般繁华,出现了商家入驻率较低、客流相对稀少的情况。不仅泉州如此,在全国范围内,万达金街的散售模式都出现了培育期难题。

培育期是一个人气缓慢的聚集过程,商家的盈利与否、投资者的回报都与此息息相关。在物质资源不再匮乏的年代,培育期逐渐被拉长,能否挺过“幼儿期”存活下来,成了投资者与商家共同的问题。

来由:原始“商业地产”变迁 培育期一词诞生

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泉州这个“东方第一大港”就奠定了繁华商业的基础。历史是能说话的,它能最直接地告诉人们一个城市是繁华还是落寞,泉州商圈的变迁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轨迹,就像一本鲜活的历史书。

老泉州人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的“南国、建成”综合商场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最原始的“商业地产”满足了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热闹非凡的中山路、钟楼百货、商业地产的味道初显。

新千年伊始,泉州商业圈开始自西向东发展。从新门街(已改造为名门时尚步行街),涂门街百汇购物中心,旧车站商品街(因涂门街改造而催生的商圈),田安路批发市场(已改建为万祥数码城),丰泽广场(新华都及商城室内步行街),宝洲小商品批发市场(已改建为丽饰名家汇),再到而后诞生的国贸麦德龙天虹商圈,中心站领show商圈,再到如今的城东东海的商业项目,泉州的商业地产已经走过了50年,一些老泉州人耳熟能详名字或许已经消失在历史滚滚浪潮之中。

在当时凭票购物,货品奇缺的年代,似乎不存在培育期这一说法。直至21世纪,伴随着更多商业项目的出现,培育期一词应运而生。

困惑: 如何为投资 “保驾护航”

泉州是一个GDP发达的城市,市民也普遍都有投资的兴趣。从商铺散售,再到带租约销售,泉州的商业地产模式也几经变动。但商业地产习惯以成绩论英雄,不论培育期是多么艰难,成功造就繁华商圈才是重点。

上世纪90年代末,商业地产项目开始有了正式雏形,部分项目已历经10年之久,有的项目商圈成功运作,投资者与商家同获丰收,有的项目因新兴区域的发展而慢慢衰退。

以商业地产性质而定,现存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开发商自持,一种是对外销售。如再以销售类型细分,又有散售型和返租销售型,而物业类型又可分为室内商业和室外商业。上述几种不同情况的商业地产均出现在了泉州的商业发展史上,有成功运作的,也有迟迟未能开花结果的。商业地产的成功与否,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投资者需要的是回报,在众多投资品中,房地产投资始终是中国人的首选。股票,黄金之类的投资相继折戟,又因限购限贷令的出现,使得大家视线从住宅产品转向商业地产。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几个大字一直是至理名言,无法产生收益的投资项目,甚至于脱手变现都困难。

随着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发展,商业地产投资门槛也在提高。从单体投资者几万几十万,到如今几百万上千万的购买型投资,再到房地产开发商自持物业,数亿数十亿的建设运营投资。在商海的博弈中,如何为投资“保驾护航”,成了商业地产投资者们与开发商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查看更多点评>> 网友参与评论已有评论

泉州最新开盘
泉州楼盘推荐